标题的意思是:“对待苦难的感受,是我们有了分别心”,有了分辨心,就会有不同的感受,这个观念是自己扭曲自己,这是不对的。
事实是:“观念”的确影响“感觉”,但感觉对个体而言是的确真实存在的,虽然每个人感觉不同,体验也不同,但并不代表没感觉,让自己对苦难:无所谓,不至于,没必要,以降低苦难带来的感觉,这本身就是有感觉的证明。如果精神的痛苦是认知问题,那肉体的病痛就不是认知的问题了。
既然痛苦存在,干嘛一定要把痛苦当成必须的经历呢?当成感悟的机会呢?世间那么多美好,凭什么我们不能经历多一些快乐呢?难道快乐的感受多一些不好吗?这么多人都在追求“钱”,这个价值交换工具,不就是都想追求美好的生活,美好的体验吗。
对这句话真正的理解应该是:
苦难既然来了,躲避不了,只有心里把所有的东西:“放下”,
从上帝视角来看自己:这只是人生一个片段而己,
从当下来看自己:把苦难当成磨练体验活动己的机会,并且还可以调整自己的意识,主动降动苦难带给自己的感受程度,就是让自己有积极心态与苦难作斗争,激发自己的斗志,毛主席说的,与天斗其乐无穷,这样在面临痛苦的时候,我们的快乐就会多一些,而大部分情况下的我们,只要能享受每个当下,就能成就一个人一生的美好!这与钱无关,与精神有关。
现代社会很多的苦都与钱有关,大部分能通透的人,如果没有责任承担,很多人都可以真正的放下,而这个责任才是把人锁定在红尘的枷锁里。
而钱,又需要热爱,付出与时势符合,需要“发愿”,需要“爱”,需要”善”,否则是求不来的,时代红利已过去,向上有机会但很难,大部分人只能求一份稳定的生活,所以,做生意的要承受起伏带来的折腾,求稳定的人守得住低欲望甘于普通。
去除那些所谓的认知,剩下的就是真我,就是智慧,关键字:爱、善、发愿、放下、当下